膜拜酒(Cult Wine)

Estimated read time 1 min read

从字面上理解——膜拜,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膜拜酒(Cult Wine),指的是北美、澳洲、意大利、西班牙等地精品酒庄中产量极少的精品葡萄酒,因产量少、口味好、名气大而为葡萄酒迷“膜拜”。

膜拜酒(Cult Wine)又称狂热酒,指的是北美、澳洲、意大利、西班牙等地精品酒庄中产量极少的精品葡萄酒,是评分极高、产量极少、价格昂贵的膜拜级葡萄酒,因产量少、口味好、名气大而为葡萄酒迷“膜拜”。

膜拜酒发展历史

几乎是与车库酒同时代,膜拜酒(Cult wine)在美国加州的纳帕谷(Napa Valley)地区诞生了。1976年发生的巴黎评判(The judgment of Paris)事件,加州酒在盲品试饮中大败法国酒,让其世界地位跃升到与法国五大名庄并驾齐驱,从而刺激了膜拜酒的诞生。

膜拜酒(Cult wine)这一概念首次诞生,使得对旧世界葡萄酒产国不屑一顾的美国酿造出了啸鹰(Screaming Eagle)、 哈兰(Harlan Estate)、钻石谷(Diamond Creek)、卡慕(Caymus)、多米诺斯(Dominus Estate)等获得罗伯特·帕克极高评分的佳酿。

随着葡萄酒市场的不断发展,现在膜拜酒不仅局限于加州地区,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家生产的品质优、产量少的葡萄酒也加入膜拜酒行列,知名的有奔富葛兰许(Penfolds Grange)、西施佳雅(Sassicaia)等。

膜拜酒特点:评分极高、产量极少、价格昂贵

在葡萄酒圈中,评论家的评分就是葡萄酒拉人气的一大重要法宝。世界头号酒评家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难得给出的100分,几乎都是给了膜拜酒,比如,哈兰庄的1994年份得到了100分,其后的年份(截止2008年)又陆续得到5个100分。这么一来,膜拜酒不红都难。

很多生产膜拜酒的酒庄都建于上世纪90年代左右,酒庄重点追求质量而非数量。在这种量少质精的原则下,酿出来的酒自然是一等一的上乘品。而一年几百箱的生产量,分到全世界,一个国家可能连一箱都配不到。因此,膜拜酒非常稀少,这种稀有性也不是年产数千甚至上万箱的酒庄所能比拟的。

量少质精的膜拜酒在经过好的营销手段、评论家的高度评价后,就会在市场上造就高价的奇迹。其稀有性决定了即使出得起价钱也不一定能买到,继而是更高的价格出售、拍卖、转手,其价格就在这种循环往复中不断上涨。从数百美元到上千美元,再至上万美元,这些价格,已经远超过了一般的波尔多列级庄,就连一些右岸的名庄如柏图斯(Petrus)和欧颂(Chateau Ausone)也无法企及。

著名膜拜酒

在美国加州膜拜酒除了赫赫有名的啸鹰、哈兰以外,还有布莱恩氏(Bryant family)、钻石溪(Diamond Creek)、克斯勒(Kistler)、卡慕(Caymus)和多米诺斯(Dominus Estate)等。

意大利膜拜酒有西施佳雅(Sassicaia)、马赛多(Masseto)、黑天鹅(Tenuta di Trinoro)和嘉雅(Gaja)等。

西班牙膜拜酒有贝加西西利亚尤尼科(Vega Sicilia Unico)、平古斯(Dominio de Pingus)等。

澳大利亚最出名的膜拜酒有奔富葛兰许(Penfolds Grange)、克里斯瑞兰德西拉干红(Chris Ringland Dry Grown Shiraz)和翰斯科神恩山(Henschke Hill of Grace)等。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